
【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張靜】2023年7月12日,韓國央行公布該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(GDP)等數據。按照當天市場匯率,2022年韓國GDP為1.67萬億美元,排名從此前第十名滑落3個位次,居全球第13名。
“韓國是世界前十的經濟大國”是韓國政府高官和專家最喜愛強調的標簽。但不幸的是,現在韓國距離“前十”正越來越遠。根據韓聯社報道,韓國的GDP總量曾于2005年首次進入全球前十,位居第十,此后曾多次跌出全球“前十名俱樂部”,直至2022年跌至第13名。相同統計口徑之下,全球最大經濟體是美國,其次是中國、日本、德國、英國等。
根據韓國央行的分析,韓國經濟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為整體復蘇乏力,加上美元持續走強,也導致換算成美元的名義GDP減少。同時,韓國央行預計韓國今年實際經濟增速可能徘徊在1.5%左右,“后續經濟規??偭恐鼗厍笆目赡苄圆淮蟆?/strong>。
韓國經濟對出口特別倚重,對華出口問題近日卻屢屢成為熱點?!懊鎸ο萑肽嗵兜膶θA貿易逆差,韓國政府毫無對策?!薄俄n民族新聞》10日的報道稱,韓中貿易結構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,韓國與中國長期以來保持的貿易收支順差,現已成逆差之勢。
“順轉逆”背后體現了韓中貿易活力的減弱:今年上半年,韓國對華出口同比減少了19%。而在同期,韓國對華進口僅減少了5%。其中,對中國進口依賴度較高的產品如電池、蓄電池的工業原材料和計算機、電器等進口增加,導致逆差。
韓國專家擔心對華貿易逆差將長期固化。韓國仁川大學中國學教授李赫鎮表示:“此前因半導體出口占比很大,人們才形成了對華貿易收支順差的‘錯覺’。事實上,韓國對中國在其他主要貿易品種的逆差已經從七八年前開始,并趨于穩定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