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經常有人發私信問我,國產車在國外到底有沒有戲?許多媒體說國產車在海外越來越受歡迎是真是假,是不是我們自嗨?
首先,我必須客觀的說我已經很多年沒出國玩了,并沒有親眼看到。但我有幾個海外的朋友,可以給大家分享幾個故事,或許你能有不同的感受。
先說第一個在新加坡的朋友,他是從事金融工作的,開了5年的比亞迪e5,一直想換車但苦于沒有很好的選擇。這里做個小科普,新加坡買車貴的離譜,當年他買e5折合人民幣大概75萬,ATTO 3(元PLUS)進入當地市場后他非常興奮,連續約了幾個當地的朋友一起去試駕,結果除了他以外還有兩個人同時下單了,他告訴我他們不是買不起特斯拉,而是對國產電車有一種迷汁信任(主要是被國內銷量震撼了);
第二個朋友在德國,是名爵MG4 EV的車主,也就是國內的木蘭,這款車在國內賣的雖然一般,但是歐洲非常的受歡迎。不過這款車挺有趣的,當地的華人認為這是咱們的國產車,而當地人又覺得它是英國品牌,我經??吹絿鴥让襟w說MG是靠著這種光環才大賣的,我并不完全茍同,本質還是產品力夠強,適合當地消費者。
幾個月前,德國最大的租車公司SIXT和比亞迪簽約,長期采購10萬臺新能源車,我這位朋友帶著他的同事一起租了一輛去旅行,他和我說那幾天視頻他給無數老外秀了byd的旋轉大屏,把老外都看呆了,喜歡的不得了。
第三個朋友在日本,任職于某日本汽車品牌,他和我說電動車在日本很難生存,滲透率低的可憐,大概只有1%。一方面是當時電比較貴,氫能相對發達,另一方面是燃油車太成熟了,豐田本田之類的沒有那么強的意愿去做電動車。
不過當地的zf可不這么認為,幾個月前引入了比亞迪當大鯰魚,給出了巨額的補貼,ATTO 3的售價只有23萬出頭,相當便宜。我還特地做視頻分析過,同樣的價格下,ATTO 3比當地某品牌某款車強了整整一個時代,完全沒法比。而且日本遍地都是byd的大巴車,所以對這個品牌并不算陌生。他和我說還是比較看好比亞迪的發展的,如果真的能在日本搶了當地的市場份額,本田、豐田們絕不會任人宰割。
這些故事可能比較片面,但多少能反應出,國產電車目前的競爭力真的很強,在國內卷出花樣后,隨便一款車放出去都是極其能打的,擺在我們面前的是非產品力端的其他因素,只要能把這些搞定,我相信我們國產車會響徹全球。